「天氣冷冷的,好想整天窩在床,什麼也不想做。還未放工,已看見天色變得灰灰沉沉的,心也跟著鬱悶起來,我患上了抑鬱症嗎?」
最近天氣變冷,不知道你又有沒有類似的狀況呢? 事實上,隨著季節轉變,日照時間縮短,確實有機會令人情緒偶爾下滑,做事提不起勁來,但這並不一定等於患上抑鬱症呢。
不過,對於某些人而言,季節所帶來的情緒影響卻來得比較強烈、持續較長、甚至影響日常的生活功能。在這種情況下,便有機會患上「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需要尋求專業的評估和治療了。
季節性情緒失調
季節性情緒失調其實是抑鬱症的一種,患者每逢某個特定的季節時便會出現抑鬱症狀,而隨著該季節完結,病徵便會有所改善。如果這種一到某特定季節便「抑鬱症發作」的模式持續兩年,便有可能患上季節性情緒失調了。雖然它多數出現在秋冬時份,但也有少部份患者是在春夏時發病的。任何地方的人都有機會患上季節性情緒失調,不過,住在遠離赤道區域或長期天陰地區的人士特別容易受影響。
季節性情緒失調的徵狀跟抑鬱症大致相同,包括情緒低落、注意力難集中、記性差、失去動力和興趣、迴避社交、感到絕望、出現自殺想法等。若是在秋冬出現季節性情緒失調,患者的胃口通常會大增,特別喜歡吃甜食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導致體重暴增。此外,患者會嗜睡但仍經常疲倦乏力。
季節性情緒失調的成因
關於季節性情緒失調的成因至今仍未確定,不過有不同的理論嘗試解釋這狀況。其中有學者認為它跟褪黑激素的分泌有關。每當黑夜時,我們的大腦便會分泌褪黑激素產生睡意,幫助我們入睡。由於秋冬的白天變短、黑夜變長,褪黑激素的分泌便因而變多,令我們經常渴睡。
也有學者認為,由於陽光能夠刺激血清素的分泌,一旦日照時間縮短,體内的血清素便會減少,情緒也就容易出現問題。除了日照時間的影響外,基因遺傳、生活壓力等也是可能的成因。
如何幫心情好好換季
在寒冷、日照較短的日子裡,大家也不妨多把握有陽光的時段出外走走吧。即使疫情影響下要留在室內,也盡量多在窗前吸收陽光,更可透過開燈保持一定光線。此外,保持運動和均衡飲食也能增加血清素等有助調節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呢!
如果真的患上季節性情緒失調,也可以透過治療改善情況的。針對秋冬出現的情緒失調,研究發現光療法具有一定效用:借助模仿日光的專用燈箱來調節賀爾蒙的分泌,減輕症狀(請先咨詢專業評估和建議)。此外,跟一般抑鬱症一樣,藥物和心理治療都能有效改善病情呢。
祝願我們都能好好換季,保持健康的身心迎接每個季節!
媒體平台:Health Concept 健康概念
撰文:廖嘉敏女士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