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數月前因胎兒問題要接受終止懷孕手術,不但失去了新生命,連自己的生命也一度受到威脅。她卻淡淡地說,「這些都發生了,過去了,雖然有時會納悶,但我的日常生活大致如常了。」然而,再仔細傾談,便發現事情並不如她說的如常了。她出現了一些困擾,會不時感到心口痛,心跳加快,呼吸急速,擔心快要暈倒或猝死。她變得怕黑,晚上不敢一個人在家或熄燈入睡。早上怕一個人外出,莫名地感覺不安全。生活中,彷彿再沒有什麼事什麼人能讓她提起勁,就像被一層麻木的感覺包裹著。
因為不同原因而要終止懷孕的個案,無論發生時的懷孕週數有多長,往往都承受著複雜的情感和思緒。哀傷反應中,除了比較多人認識的悲哀、無助、忿怒、内疚、自責等,還有不能忽視的焦慮、驚恐、甚至創傷後壓力症狀。
從知道懷孕到失去肚內小生命這短短的過程裡,改變的不單止體内的荷爾蒙,還有如過山車般的思緒衝擊。哀悼的不單是小生命,還有很多的期盼和憧憬。這情況帶來的哀傷反應本來是很自然很人性的。然而,有些人不太願意讓自己哀悼,以為只要不去觸碰這段回憶,不去感受這些情緒,時間一過便會好起來。
診療室裡常聽到不讓自己哀悼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
覺得身邊的人已經往前走回到正常軌道,自己停在哀傷裡很不正常
-
認為哭泣是軟弱無用的表現
-
不希望加深家人的傷痛
-
恐怕一旦讓自己痛哭情緒便會崩潰
-
覺得即使找人傾訴也不能改變事實
-
另一半希望自己盡快回復心情準備下一次懷孕
-
家裡還有太多事要兼顧,無暇傷心
可惜的是,越想逃避和抑壓,便越不能處理這些雜亂的思緒,無法正常地啟動哀傷過程,也無法梳理造成創傷的經歷。正如發炎了的傷口,要是沒有適當地把它清洗,即使時間過了,傷口仍是不能癒合,甚至會出現併發症。
我很想對她說,為著失去了的小生命,為著經歷了這種傷痛的自己,這些感受和眼淚,都是真實的,值得的。不過我知道,面對眼前的她,還是要放慢一點。
撰文:廖嘉敏女士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